第八章:涇洛大渠

  項少龍、滕翼和荊俊三人,經過對都騎軍的瞭解後,已開始清楚它的結構和運作的情況,於是著手整頓改革。都騎軍人數在一萬之間,分作五軍,每軍二千人,全是由秦軍挑出來擅於騎射的精銳,僅次於保護秦王禁宮的禁衛軍。大多來自王族朝臣的後代,身傢清白,餉銀優厚,故此人人都以當上都騎軍為榮。平時都騎軍分駐在咸陽城外四個形勢險要的衛星城堡,負責王城外的巡邏偵察等一般防務。城內事務則交由都衛軍處理,職權清楚分明。

  但若有事發生,都衛統領要受都騎統領的調配,所以兩個系統裡,以都騎為正,都衛為副。每三個月兩個系統的兵馬,便要聯合操練,好能配合無間。都衛統領更要每月向都騎統領報一次,再由後者直接報上秦君。由此可見都騎統領一職,等若城守,必由秦君親自點封、選取最信得過的負責人。

  對朱姬和小盤來說,自是沒有人比項少龍更理想瞭。難得是由以鹿公為首的軍方重臣提出,以呂不韋的專橫,亦反對無效,惟有退而求其次,把管中邪安插到都衛統領這次一級的重要位置去。禁衛、都騎、都衛三大系統,構成瞭王城防務的骨幹。

  這天早上,在王宮主殿的廣場處,進行瞭封任儀式。安谷傒榮升大將,負責東方函谷關、虎牢關和殽塞三關的防務,無論權力和地位均有增無減,所以安谷傒並沒有失意的感覺。他的職務改由昌平君嬴侯和昌文君嬴越這對年輕的王族兄弟負責,分統禁衛的騎兵、戰車部隊和步兵,統領之職一分為二,成禁騎將和禁衛將。任用王族貴胄出任禁軍統領,乃秦室傳統,呂不韋在這事上難以幹預。

  管中邪則榮登都衛統領一職,以呂不韋另一個心腹呂雄為副手。都衛軍雖次於都騎軍,但卻確實負責王城的防務和治安,乃現代軍隊和員警的混合體。秦國由於民風強悍,這個職位並不易為。

  項少龍還是首次見到管中邪。果如圖先所言,生得比項少龍還要高少許,樣子遠及不上乃師弟連晉的俊俏,但面相粗獷,肩寬膊厚,腰細腿長,隻是那充滿男子氣概的體型,便使人覺得他有著難以形容充滿野性的吸引力,年紀在三十許間。難得他粗眉如劍,鼻高眼深,一對眸珠的精光有若電閃,舉步登臺接受詔令軍符時舉止從容,虎步龍行,縱是不滿他封任此職位的秦國軍方,亦受他的大將之風和氣勢震懾,難怪他能在高手如雲的相府食客中脫穎而出,成為呂不韋最看得起的人之一。

  荊俊教項滕兩人註意正在觀禮的呂不韋旁邊那幾個人,道﹕「穿黃衣的就是那滿肚奸計的莫傲,他後面的兩名武士,是管中邪外最厲害的魯殘和周子桓。」項滕聞言忙用神打量。這莫傲身量高頎,生就一副馬臉,帶著不健康的青白色,年紀約三十五、六,長著一撮濃密的山羊須,頗為斯文秀氣,一對眼半開半闔,瞪大時精光閃閃,非常陰沉難測。項少龍湊到滕翼耳旁道﹕「若不殺此人,早晚我們要在他手上再吃大虧。」

  滕翼肯定地點頭,表示絕對同意。

  那魯殘和周子桓一高一矮,都是力士型的人物,神態冷靜,隻看外表,便知是可怕的劍手。田單等外國使節都不見出現,由於這乃秦人的自傢事,又是關於王城的防務,自然不會邀請外人參與。小盤本身乃趙國貴族,長於宮廷之內,來秦後的兩年,每天都接受當儲君的訓練,加上他實際的年齡,要比別人知道的要長上兩歲多,故盡管在這種氣氛莊嚴,萬人仰視的場合裡仍是揮瀟自如,從容得體,看得各大臣重將點頭稱許。

  呂不韋看著這「愛兒」更是老懷大慰,覺得沒有白費工夫。禮成後,群臣散去,但安谷傒、昌平昌文兩君、管中邪、項少龍等則須留下陪太後儲君午宴。呂不韋和徐先這左右丞相,軍方的重臣鹿公、王齕、杜壁、蒙驁,大臣蔡澤、左監侯王綰、右監侯賈公成都被邀作陪。這可說是人事調動後的迎新宴。

  午膳在內廷舉行。趁太後儲君回後宮更衣時,各人聚在內廷的臺階下互祝閑聊。安谷傒扯著昌文君和昌平君這對兄弟,介紹與項少龍認識。這兩兄弟面貌身材都相當酷肖,隻有二十來歲,方面大耳,高大威武,精明得來又不予人狡詐的感覺。可能因安谷傒等下過工夫,兩人對項少龍都表現得相當友善。

  一番客氣話後,昌平君嬴侯道﹕「項大人的武功確是神乎其技,連王剪都勝不瞭你,事後還對你的人品劍術推崇備至,找天有空定要請大人到寒舍好好親近,順便教訓一下我們的刁蠻妹子,當日她賭你會輸給王剪,連看一眼的工夫都省瞭。」昌文君笑道﹕「記得把紀才女帶來讓我們一開眼界,不過卻雖保持最高度的機密,否則咸陽的男人都會擁到我們府內來,擠得插針難下。」

  安谷傒吐舌道﹕「項大人要小心點嬴盈小姐,千萬不要輕敵,我便曾在她劍下差點吃瞭大虧。嘿!這妮子都快十八歲瞭,仍不肯嫁人,累得咸陽的公子哥兒苦候得不知多麼心焦。」旋又壓低聲音道﹕「咸陽除寡婦清外,就數她最美瞭。」

  項少龍聞言心驚,暗忖現在兼收並蓄之下,傢裡已經有三十幾位佳麗既是如此,他就盡量別到昌平君的府宅去,在這步步心驚膽跳的時刻,那還有拈花惹草的獵艷情懷?正敷衍著時,呂不韋領著管中邪,往他們走來,隔遠呵呵笑道﹕「中邪!讓我來給你引見諸位同僚兄弟!」

  安谷傒等三人閃過不屑神色後,才施禮相見。呂不韋正式把管中邪引介諸人,後者臉帶親切笑容,得體地應對著,隻是望向項少龍時精芒一閃,露出殺機。項少龍被他出奇厲害的眼神看得心中檁然,亦覺荒謬。兩人事實上在暗中交過瞭手,這刻卻要擺出欣然初遇的模樣。

  呂不韋對項少龍神態如昔,道﹕「找天讓本相把各位全請到舍下來,好好喝酒閑聊,新近燕人送來一批歌姬,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且仍屬處子之身,若看得上眼,挑兩個回去,閑來聽她們彈琴歌舞,亦是一樂。」美女怎會嫌多,昌平君兩兄弟立時給打動色心,連忙道謝。反是安谷傒立場堅定,推辭道﹕「呂相好意,末將心領瞭,後天末將便要出發往東疆去。」

  管中邪插入道﹕「那就趁今晚安將軍仍在咸陽,大傢歡聚一下,順便可為安將軍餞行。」隻聽他能在這種情況下發話,可知他在呂不韋前的身分地位。安谷傒推無可推,惟有答應瞭。呂不韋望向項少龍道﹕「少龍你定要參與,就當作那晚不辭而別的懲罰好瞭。」

  項少龍無奈下隻好點頭應諾。

  趁管中邪和昌平君等攀交情時,呂不韋把項少龍扯到一旁,低聲道﹕「近日謠傳我和你之間暗裡不和,你知否有這種事?」

  項少龍心中暗罵,表面卻裝出驚奇的表情道﹕「竟有此事?我倒沒有聽到。」

  呂不韋皺眉道﹕「少龍不用瞞我,自出使回來後,我覺得少龍對我的態度不同瞭。事後詳細盤問蒙武兄弟,才知你誤會瞭呂雄與陽泉君暗通消息,害得眾將死傷,實情卻完全是另一回事。出賣你的是呂雄的副將屈鬥祁,所以他才會畏罪潛逃,不敢回來咸陽。」

  項少龍心中叫妙,他本以為烏廷威來不及把這紀嫣然想出來的假消息傳達予呂不韋,誰知這小子邀功心切,轉眼完成瞭任務。卻又知如此容易表示相信,反會使呂不韋起疑,仍沉著臉道﹕「呂相請恕我直腸直肚,先王駕崩那晚,有人收買我的傢將,把我誆出城外伏擊,幸好我發覺得早,才沒上當,不知呂相知否有此一事?」

  呂不韋正容道﹕「那叛徒拿瞭下來沒有?」

  烏廷威之死,乃烏傢的秘密,對外隻宣稱把他派到外地辦事,所以項少龍胡扯道﹕「就是他說是受相府的人指使,我們於是把他當場處決,其後幾經辛苦,才溜回牧場。」

  呂不韋「誠懇」地道﹕「難怪少龍誤會我瞭。你是我的心腹親信,我怎會做出如此損人損己的事。這事交由我去調查,我想定是與杜壁有關,他一心擁立成蟜,必是借此事來破壞太後、太子和你我間的關系。」

  項少龍立知他下一個要對付的就是杜壁和成蟜,看來自己可暫時與他相安無事,不過亦難說得很,裝作恍然道﹕「我倒沒把事情想得那麼遠。」此時鐘聲響起,入席的時間到瞭。

  呂不韋匆匆道﹕「現在雨過天青,誤會冰釋。少龍你好好與中邪理好王城防務,勿要辜負瞭我對你的期望。」

  項少龍表面唯唯諾諾,心內卻把他祖宗十八代全罵遍瞭。

  午宴的氣氛大致融洽。那管中邪不但說話得體,恰如其分,最厲害處是捧托起人來時不露絲毫痕跡,是那種你可在背後罵他,但臉對臉傾談時令你永不會沉悶生厭的人。鹿公等亦覺得這人不錯,隻是錯跟瞭呂不韋。

  朱姬表現出她老到的應對手腕,對群臣關懷備致,使人如沐春風,與呂不韋、蔡澤三人一唱一和,使得宴會生色不少。這時項少龍逐漸看出左監侯王綰和右監侯賈公成都傾向呂不韋,成為他那一黨的人。當然,這隻是當呂不韋得勢時的情況,若呂不韋倒下,這些大臣可能隻會心中高興。

  蒙驁雖然吃瞭敗仗,但卻是由他和王齕一手打下瞭三川、太原、上黨三郡,使秦人的國土往東方大幅擴展,建立瞭東進的基地,立瞭大功。所以在軍方吐氣揚眉,一手提拔他的呂不韋地位當然更為穩固。至於敗給信陵軍所率的五國聯軍,那可說是非戰之罪,換瞭任何人去,都非吃敗仗不可。

  秦國三虎將裡,王齕在呂不韋的悉心籠絡下,與他關系大有改善,對項少龍的態度,反沒有鹿公與徐先般友善親切。隻有杜壁不時與呂不韋唇槍舌劍,擺出壁壘分明的格局,對儲君太後亦不賣賬。可是由於他乃軍方重臣,呂不韋一時間莫內他何。

  這時蔡澤侃侃而論道﹕「自呂相主政後,令我大秦驟增三郡,除原本的巴、蜀、漢中、上、北地、河東、隴西、南、黔中、南陽十郡外,又多瞭三川、太原、上黨共十三郡,這是我大秦前所未有的盛況,全國人口達一千二百萬之眾,帶甲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計。東方諸國,則勢力日蹙,強弱之勢,不言可知。」這番話當然是力捧呂不韋。

  呂不韋聽得眉花眼笑,表面謙讓,把功勞歸於先王和眼前的小盤,但心實喜之。其他人啞口無言,蓋這確是不移的事實。大將軍杜壁眉頭一皺,朝與朱姬同居上座的小盤道﹕「我大秦聲勢如日中天,不知儲君有何大計呢?」此言一出,人人都皺起眉頭。問題非關他隻是個十三歲許的孩子。要知身為儲君者,自幼有專人教導經國之略,但問題是小盤「長於平常百姓之傢」,來咸陽不及兩年,便登上王座,憑這樣的「資歷」,那能給出甚麼令人滿意的答案呢?

  而杜壁是擺明看不起他,蓄意為難。出乎眾人料外,小盤微微一笑,以他還未脫童稚語調的聲音從容道﹕「若論聲威之盛,莫有過於我大秦先君穆公,其不能一統天下者,皆因周德未衰,諸侯仍眾。但自孝公以還,眾國相兼,而我大秦卻因而得到休養生息,日漸強大,此是彼弱我自強之勢。故現今乃萬世一時之機,假若任東方諸國汰弱留強,又或相聚約從,縱使黃帝復生,也休想能兼並六國。」

  眾人聽得目定口呆,想不到這小小孩兒,竟如此有見地。隻有項少龍知道這是來自李斯的見地,但小盤能加以消化,再靈活說出來,實在非常難得。杜壁啞口無言,呆看著這尚未加冕的秦國君主。就是這番話,奠定瞭小盤在臣將心中的地位。

  呂不韋呵呵笑道﹕「儲君高見,也不枉老臣編寫《呂氏春秋》的苦心,但致勝之道,仍在自強不息,以仁義治國,不可一時或忘。」他不但把功勞全攬在自己身上,還擺出慈父訓子的姿態,教眾人都眉頭大皺。朱姬嬌笑道﹕「政兒仍是年幼,還得靠呂相和各位卿傢多加匡助。」這麼一說,其他人自然更沒有話說。

  呂不韋又道﹕「新近敝府得一舍人,乃來自韓國的鄭國,此人精通河渠之務,提出若能開鑿一條溝通涇水和洛水的大渠,可多辟良田達百萬頃,此事對我國大大有利,請太後和儲君能準不韋所請。」

  隻此一項,便可知呂不韋如何專橫。開鑿這樣長達百裡的大渠,沒有十來年工夫,休想完工。其中自是牽涉到整個秦國的人力物力。由於此事由呂不韋主理,如若批準,等若把秦國的物資人力全交由呂不韋調度,當然使他權力更增。如此重大的事,該當在早朝時提出,供群臣研究,他卻在此刻輕描淡寫說出來,蔡澤、王綰、賈公成三位大臣又擺明支持他,顯是早有預謀。

  朱姬欣然道﹕「呂相認為對我大秦有利的事,絕錯不瞭。諸位卿傢有何意見?」蔡澤等立即附和。徐先尚未有機會說話,朱姬宣佈道﹕「這事就交由呂相主持,擬好計劃後,遞上王兒審閱,若沒有問題,立即動工。」

  就幾句話,呂不韋手上的權力立時激增數倍。項少龍這時心中隻想到莫傲,這麼兵不血刃的奪權妙計,隻有這諸葛亮式的人物的壞腦袋才想得出來。一天不殺此人,休想能鬥垮呂不韋。而在朱姬和呂不韋互唱對臺的場合,不用說其他臣子,連小盤都沒有說話的餘地。唯一可破去這太後權相合成的堅強陣營,就是嫪毒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