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古以來就是蠻荒之地,地勢險要,交通閉塞,經濟落後。
千百年來出入湘西境隻有兩條道,官道途經沅陵、常德至益州、長沙府,晴日塵土飛揚、雨季泥濘難行,還有一條由沅水河曲折流向東北至洞庭湖的水道。
相較之下,水道險灘不多,通行方便,兩岸蒼松翠柏,比官道要熱鬧出瞭許多,常有放排的黝黑漢子光著膀子,撐著長篙,晃晃悠悠從河邊集鎮吊角竹樓前淌過,幾十支排連成一長線,煞是壯觀,每到這時,高高低低的樓裡,印藍窗簾便拉起瞭一角,或嗲或脆的軟言蜜語紛紛飄瞭一河。
「阿哥,到妹這裡來歇歇嘛。」
「長生,你這個老不死的,老娘叫你都裝不聽見呀……」
漢子們自也不示弱,放肆調笑,隻因重任在身,還要趕上幾百裡水路把新竹紮成的排賣掉,倒也不敢真跟那些辣妹子來上一傢夥,至於回程時,腰包裡的銀子往往會莫名其妙地短少許多,那就是天知地知的事情瞭。
青竹和山藥,是湘西這塊窮鄉僻壤很能倒騰點錢的兩樣生計。盛產青竹的地方為數並不多,沅鎮算是最出名的一個,似一顆明珠鑲在叢山之中,玉帶般的沅水繞城而過,城外整山整嶺都是竹,風一吹,就嘩啦啦響成一片,翠葉起伏連綿不絕,像大海的波浪,一排排,一浪浪,所以人們習慣叫這裡是翠竹海。
沅鎮還有一大特點,以漢族居民為主,湘西這塊地方歷來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土傢、苗、壯近十個民族混居於一地,民風強悍,極少容得下外族尤其是漢人,所以,如此純粹的漢人區在此地倒是稀罕。
有這麼一說,宋末元初,元軍大破南宋,南宋樞密使趙起率一部窮逃至此,意外地幫助平息瞭當地一場血腥的部落群鬥,同時給土著老百姓帶來醫藥和耕種技術,部落長感念不已,遂集體起誓退出沅鎮,割讓此地給這些漢人永久居住,後來沅鎮收容瞭大批隨戰亂逃難的漢人攜妻女落戶,竟繁衍出一支大族來。
當然,歷史無從查考,隻有姑妄信之。
我們的故事,就是從民國十六年的沅鎮開始的。
那一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軍閥大戰的烽火反而愈演愈烈,備受摧殘的神州大地滿目瘡痍,民不聊生,不知何日是個盡頭,相形之下反倒是這山高皇帝遠的沅鎮尚能偏安一隅。
然而事實上,所謂的太平也隻不過是某些不明世故的鄉紳一廂情願的狂想而已。
這一年發生的事件,改變瞭很多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