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都市偷心龙爪手>第004章 觀音廟裡

第004章 觀音廟裡

  手機無法接通,因為山上沒有信號。

  炎都山山體龐大,群山巍峨,地勢高聳。炎都山不僅以群山巍峨著稱,還以溝谷縱橫見美千條峽谷皆彩屏高掛,碧水中流,人遊其間如臨畫廊。它們皆鬼斧神鑿,天工巧成集神奇險幽於一地,各具情態卻抱成一團,相映成趣,攀登在炎都山的群山之中,探尋於炎都山的幽谷之間,那變幻莫測的自然景觀無不給人一種神秘之感。置身於原始森林,林內古木參天,盤根錯節,藤蘿縈繞,厚苔鋪地。加上獸鳴鳥啼,更顯得幽深古奧,夏天到這裡觀光躺在軟綿綿的草甸下,仰望藍天白雲,聆聽陣陣林濤,別有一番情趣。炎都山確有許多難解的科學之謎,諸如炎都池湖怪之謎,白化動物之謎,高山潮汐和盛夏冰洞之謎,驢頭狼之謎等等。愈加增強瞭它的神奇色彩。英、美兩國的傳教士,最早對炎都峰和炎都池資源的科學價值產生興趣,采集的植物標本,令科學界震驚。

  炎都山的植物花卉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分佈面廣,從海拔398米的炎都池,到海拔3105.4米的炎都峰,一年四季,花團錦簇,百裡飄香,春有桃李迎細雨,夏有杜鵑滿山紅,秋有野菊迎飛雪,冬有臘梅傲霜寒,尤其春夏交替之季上千品種的花,漫山遍野萬紫千紅,恰似無邊彩霞;每至仲夏,更加艷麗多彩,千姿百態,它們映襯著藍天白雲,流泉飛瀑,縱橫交錯,美不勝收,實為絕景,炎都山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大藥園,共有中藥材二千多種。它們之中,名貴珍稀藥物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有“草中人參”之譽的絞股藍,具有返老還童延年益壽之神效的金釵,號稱補藥之王的獼猴桃,用途廣泛療效顯著的麝香等。至於杜仲、厚樸、貝母、天麻、當歸、田七、黃連之類更是遍山皆有。據考炎都山已發現六十多種藥物具有抗癌作用,一百多種藥物堪列高級保健藥物名錄,炎都山豐富多彩的中藥資源被稱為當地一大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

  這裡青山環抱,群山疊翠,古樹參天,翠竹搖曳,溪水潺潺,峽谷怪潭,這裡奇洞、深谷、怪潭、古湖,古跡勝景,固有神秘,藏龍臥虎,風水寶地,人傑地靈。或青山高聳、雄壯魁偉、秀逸迷人,或飛瀑騰空、層巒疊嶂、多彩多姿。林木蔥鬱,一年四季迎送風雪雨霜,生機昂然。炎都峰上松林蒼翠,山風吹來,呼嘯作響,輕如流水潺潺,猛似波濤怒吼,韻味無窮。青山秋色,紅葉更是迷人。炎都峰山勢陡峭險峻,奇峰異觀,比比皆是。登上山頂環顧四周,群山碧綠,林海蕩漾,雪霧飄渺如臨仙景,景物天成,引人入勝。

  此時,順著山道下來一個少年,背個背包,目若朗星,眼似秋潭,面如滿月,唇若塗脂,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集中瞭他父親梁儒康和母親林徽音兩人的優點於一身,身材挺拔,肌肉平實而不誇張,卻蘊涵著爆炸性的力量。

  他正是傢人翹首企盼畢業歸來的林天龍,雖然隻是在初中畢業之後上瞭省城一個中專衛校,可是從小受到媽媽姨媽耳濡目染醫學熏陶的他,始終對醫藥尤其是中醫方面有著絕無僅有的興趣和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無意之中開發瞭身體內的電力潛能,並成功運用於中醫按摩上,也算是19歲的他對於人體生命科學的一項研究和開發。

  其實,昨天上午林天龍就回到瞭炎都市,不過他沒有立刻回傢,而是按照既定計劃登上瞭炎都山,粗略考察一番山上的中草藥材,然後在山上“晚照亭”歇瞭一夜,一早起來觀看瞭日出美景,這才欣欣然下山。

  半山腰是遠近聞名的送子觀音廟,香煙繚繞,彩幡飄舞;梵鐘之音,遠播千裡。林天龍經過觀音廟的時候,那裡已經是人山人海……

  炎都山觀音廟後院之東建正殿,南北兩側建偏殿,中建韋陀樓。正殿為觀音殿,面闊三間,單簷硬山頂,前簷插廊,為明代建築。南北偏殿分別為老君殿和三光殿,面闊各三間,前廊式單簷硬山屋頂的磚卷窯洞,屬清代重修之作。後院現存的三座殿前廊均為木制結構。偏殿木雕風格獨特,藝術精巧,正殿四十二塊天花板排列有序,畫面勾線流麗,色彩古樸典雅,兩廊壁畫保存完整。廟院龍口吐水,古柏參天,橫掛在山門的“山明水秀”名匾描述著清泉山宜人的風光景色。

  觀音形態很多,這裡是一溫柔、端莊、面帶微笑的婦女形象。這類標準像也有一些差異,或雙手合掌;或手持楊柳枝和凈瓶;或懷抱一個孩子;或足踏蓮花等等。觀音塑像中有不少是造型優美的工藝品。觀音是法力無邊、無所不能的菩薩。但民間崇拜她,卻主要不是由於她那些眾多的虛幻的法力,而是在於她能送子。至近現代,人們賦予瞭觀音送子的職能,世音所傳她的靈驗,則少有救苦救難,而多為送子。所以老百姓到觀音廟裡去燒香或傢中供奉觀音神像,主要是為瞭祈子。觀音送子的觀念是傢喻戶曉、婦孺皆知的。

  夏日荷花盛開,荷香塔影,柳浪聞鶯、鴿鳥飛翔、一派詳和瑞氣,使人流連忘返。

  宏偉莊嚴,氣勢非凡。其中圓通寶殿,是觀世音菩薩正殿,建於清朝康熙雍正年間,高六丈餘,廣十四丈,闊八文,內供八米多高觀音聖像。觀音單跏趺坐,微微俯首,相貌慈祥,面帶微笑,對懷抱中的貴子顯出倍加疼愛呵護之情;懷中的貴子也善解人意地仰望著觀音,兩人目視神交,形成呼應之勢,仿佛正進行著心靈的交流……

  身材豐腴,凹凸有致,肌膚細膩,欺霜賽雪,眉如彎月,目似朗星,朱唇一點,面泛紅霞。形象栩栩如生,極為傳神。非巨匠高手,絕難有此傳神傑作!人物造型之準確,比例之協調,手足之豐腴,衣紋之流暢,亦體現出高超的雕塑藝術水平。

  在東偏殿中間有一間無頂房,中有一棵古槐,時人稱唐槐。槐粗約需三人合抱。樹有一朝南的枝幹,上掛一唐鐘,為防鐘重墜落,特加兩根柱樁支撐支幹。鐘聲悠揚悅耳,如呼佛號,周圍五黃邱村民均能清晰可聞。如今古稀以上老人,都曾聞聽過。後來懸鐘的鐵絲繩,因年久銹蝕,難負鐘重,致改使斷毀,巨鐘落地,紮入土中約尺餘深,幾人推之,莫想能動。此鐘傳說毀於上世紀大煉鋼鐵時。廟門為正陽門,高大寬闊。立於廟門觀望,大有登樓遠眺之感。廟門左右有四株槐樹,都是古樹,不知何朝何代所栽植。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大廟唐槐。此樹高大茂盛,其蔭可覆蓋整個廟宇。稍一起風,便颯颯作響,常令人肅然起敬。此樹有一向南的粗壯枝幹,直指廟前神井和荷花灣。此樹的這一枝幹,其粗一人合抱不過來。它與樹主幹的交接處有一樹洞。傳說樹洞內有一巨靈蛇。它有時,尾纏繞於樹幹上,身子迤邐向南,將頭伸向井中飲水。它飲過後,水就變得特別涼、特別甜,人再飲用瞭,便可醫治百病。故大廟周圍的一些善男信女,聞後便紛至沓來,求取神水,向菩薩敬香祈福,亦面向唐槐(即面向靈蛇洞),頂禮膜拜。相傳,靈蛇是觀音菩薩的衛士,它受觀音的點化而施善、而普渡眾生。觀音廟(大廟)的歷史熠熠閃光,觀音廟的傳說也源遠流長。

  禪院內進的前廳掛有一幅畫像,人稱“大笑佛”。無論從那個方向欣賞畫像,佛相均咧咀相視而笑。禪院內收藏瞭很多名傢的書畫、書法、文物,包括馳譽中外畫壇的嶺南派大師高劍父及乃徒關山月,有嶺南三大詩傢之稱的陳恭尹,著名學者章太炎等人,他們的作品懸掛於殿堂,供遊客欣賞。在院內僧舍客堂屏壁,雕花金飾,而書法雕刻,亦見清雅。兩度屏風,每度刻四屏條,收米芾、董其昌、劉墉等歷代名人手跡,刻工精細。

  這兩年從幹媽楊詩敏那裡瞭解不少炎都市的人脈關系,林天龍站在一旁好整以暇地在人群之中欣賞百態人生,自然發現幾個鶴立雞群與眾不同的人物。

  “哇,嫂子,今天人好多喔!”剛剛在廟前的空地,就看到瞭許多來往的人,停車場也停瞭各式各樣的轎車,進到廟裡,更是有著川流不息的人潮。

  “是啊。曉敏,你先把東西拿到桌上去。”看著菩薩前,跪在蒲團上虔誠祈拜的眾人,美少婦交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