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穿越清末建后宫>第34章 宮中密事

第34章 宮中密事

  被砸瞭鼻子的痞子看到官兵進來,大喜,一溜小跑下去,“姐夫,我是賈三,有人打我。”

  袁世凱心道:“怪不得這小子那麼囂張,原來有撐腰的,不知道這位小姐的後臺硬不硬?”袁世凱就往那俊秀公子臉上看去,見她面沉似水,沒有半點驚惶之色,袁世凱稍稍放心,低聲說:“他們有官府撐腰,我們還是認罰吧,好漢不吃眼前虧……”

  俊秀公子冷哼一聲,對袁世凱說:“公子不必害怕,諒他們不敢將我怎樣。”

  她往前一步,站在二樓的護欄前,俯身對下面說:“你們是步軍營吧?”

  那步軍頭領朝上看瞭看,冷聲道:“明知故問,自己犯瞭事,還不趕緊下來受法?”

  俊秀公子卻說:“這位差官快大人,我認識你們步軍營的統領方彪大人,能否通融一下?”

  “我還認識九門提督榮祿大人呢。”對方的話中帶刺,顯然不給面子。

  俊秀公子咬著嘴唇,面露難色,她也知道自己是女扮男裝,要是公佈身份的話,盡管能夠嚇退這些差官,可畢竟這不是什麼露臉的好事。靈機一動,終於有瞭主意,她從腰中摸出一塊玉佩,對差官說:“這東西你可認得?”

  說完,就把手中的玉佩朝下面丟下來,差官用手接住,放到眼前一看,不用大吃一驚,雖然尚且不知道這位爺的身份,可是這塊玉佩代表著什麼,他身為步軍營將領,又是旗人,豈能不知。

  這時候,俊秀公子飛身跳下來,將玉佩從差官蜀中搶回來,“看夠瞭沒有?”

  差官低頭哈腰,道:“小人明白……”

  “那,我告辭瞭。”俊秀公子收起玉佩,然後沖樓上一拱手,“多謝公子仗義出手,我們後會有期。”

  袁世凱本想問問人傢姓名,可這位俊秀公子說完話後,就奔門口走去,眾多步軍營的官兵沒有得到首領的命令,也不敢阻攔。賈三急道:“姐夫,我的鼻子?”

  首領白瞭他一眼,說:“難道你沒看到那塊玉佩?你的鼻子?自己花錢去看病吧。收隊!”

  目送鬧事的和官兵離去,袁世凱心中在想,“這位小姐是誰呢?拿出一塊玉佩,就能將步軍統領嚇退,看來絕不是一般人物?難道還會是那位王公大臣的千金?”

  戲園子老板開始張羅著收拾桌椅,重新開戲,京城這地方,有錢有勢的人太多瞭,開戲園子,經常遇到這種勢力之間的對抗,老板也就少見多怪瞭,下一場戲演的是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征西,袁世凱沒瞭看戲的心情,從戲園子出來,袁世凱覺的肚子有點餓,這才想起今天中午在李鴻章府上耽擱瞭午飯,李鴻章傢那些傢人真是摳門,每次上門都有孝敬,也從來沒有管過自己一頓飯。

  正好前面一傢小酒館,招牌上寫著老北京菜館,看看還算幹凈,袁世凱就邁步進來,打算簡單吃點東西再走,

  進入十月裡,空氣裡漸漸有瞭初冬氣息。春秋的輕衫羅裙已顯單薄,內務府照例要給各宮娘娘裁剪新衣,至於該用何種款式、花樣、綢緞,皆先送到慈寧宮去,等著皇後娘娘親自裁定。小太監們陸陸續續進來,兩人扛一裹緞匹,放在專制的紅漆高木架子上,煙綠、流嵐、桃紅、嫣紫、鵝黃,各色綢緞紛紛半展垂下,弄得慈寧宮後院好似春日百花盛放,一片姹紫嫣紅之景。

  “娘娘,你瞧瞧這匹雲錦。”內務府管事一臉討好,捧著一匹燦若雲霞的明黃色錦緞上來,立在旁邊說道:“江南雖是盛產絲綢之地,可上好的雲錦卻也不多,今年統共就進貢瞭六匹,皇上特意吩咐送兩匹過來,另外四匹分別給瞭兩宮皇太後,其他皇貴妃壓根沒有,這可是皇上親自安排小的,說是讓娘娘裁幾身新衣裳。”

  “嗯,顏色不錯。”阿魯特皇後將手輕輕放上去,隻覺絲光水滑、恍若無物,因冬日晴空下的陽光格外明媚,那亮黃光澤便愈發奪目,幾乎讓人有些睜不開眼來。

  “娘娘,寸錦寸金吶。”內務府管事繼續奉承,將那雲錦展的更開一些,滿臉堆笑說道:“宮裡頭除瞭皇上,也就娘娘能用明黃之色。不知娘娘喜歡什麼款式,上頭要繡什麼圖案花樣,隻管吩咐奴才知道,好讓針功局的人用心去做,保準讓娘娘穿出天底下獨一份兒的尊榮。”

  阿魯特皇後十分高興,小宮女幫著將緞子展開,皇後接過花茶撥瞭撥,低頭飲瞭一口,隨手放下,在彩緞前來回翻檢著,揀起一匹八團翠藍的錦緞,覺得顏色太艷便丟開。轉而拉起一幅豆綠暗紋挑花緞子,放到手腕上比瞭一比,看著面前一幅幅彩繡錦緞,五光十色、艷華濃彩,堆在一起顯得格外悅目,自己的心情卻好不起來,“皇上這陣子,總是不高興,我也沒有什麼心情,你們就看這做吧。”

  “喳!”內務府管事剛告退出去,同治皇帝就氣沖沖進來,皇後急忙迎上去,“皇上,看你怎麼氣成這樣子?莫非又和太後吵架瞭?”

  同治皇帝今年剛十九歲,親政隻有一年,他性格外柔內剛,與其母後禧頗為相似,自從新婚獨立執政後,每事親自過問,遇事處理也雷厲風行,很得一班朝臣擁戴。慈禧雖歸政於同治,但遇有軍國大事或一品大員升遷之類的事便親自問詢,甚至派內監密行查探,事後還當面訓斥,責他不來稟告。而這同治帝也剛強倔強,認為母後歸政就不必幹涉國政,母後越是讓他稟報,他越是不去稟報,因此母子之間關系日漸疏遠。

  而慈安太後自從歸政後,獨在深宮靜養,以安度天年,凡事不聞不問。同治帝每次拜謁時總是和顏悅色,關懷備至,沒有絲毫太後訓斥的容顏。這樣一來,同治帝漸漸疏離瞭自己的親生母後與慈安太後關系切近,直把慈禧太後恨得直咬牙。

  前不久為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母子兩人簡直要鬧翻瞭。

  那是今年春天,四川總督一職空缺,同治帝立即從吏部中抽調一官員遞補上。

  偏在這時,有人花瞭五十萬兩銀子走李蓮英與慈禧太後的後門想謀得這一職位,慈禧太後當時滿口答應。想不到皇上沒給他們打個招呼竟另安排他人,慈禧太後在別人面前許下的諾言無法兌現,自覺臉面無光,還白白失去這五十萬兩銀子的收入,能不氣惱皇上嗎,她派太監把皇上叫去狠狠訓斥一頓,並威逼同治帝將那官員調回,重新補上她的這個人情。同治帝不買帳,反和母後大吵一頓。

  同治越想越窩氣,他便把泄露這消息的太監找來,一氣之下殺瞭兩個太監。慈禧聽瞭更是大發雷霆,認為這是皇上殺雞嚇猴,給她難看,一連幾天不願吃飯,最後還是同治帝前去賠禮方才氣消。

  同治帝雖然賠瞭札,但心中仍十分氣惱,從此不願入儲秀宮拜見西後。同治帝情緒低落,心情懊喪,內侍便慫恿同治帝搞一些娛樂活動,重建圓明園。同治帝也早有此意,每次外出來到圓明園時,他都十分傷感,這是大清國的恥辱,這是先父皇大行皇帝的屈辱,為此,先父皇命喪承德,同治帝每想此事都覺得心中有愧,想重修這被英法侵略軍焚燒的園林,以洗先父皇之辱。

  這事還沒著手實施,醇親王知道瞭,他思考國傢剛剛平穩,財政收入也不寬裕,再加上這幾年表面上雖然太平,而實際上危機四伏,西歐各大國與東洋日本還有沙皇俄國都在虎視眈眈地覬覦大清朝這塊肥肉。現在皇上剛剛獨立掌政就不思進取,大興土木,這大清幾百年的業績將如何沿續。想來想去,他不出面誰還有出面呢?身為親王,又是皇叔,就跑來到養心殿面見同治皇上,苦口婆心地勸諫皇上不能重修圓明園。

  同治帝本來因與母後的關系破裂而心情不好,最近為瞭修建圓明園之事心中稍稍快活一些,想不到這醇親王竟絮絮叨叨講瞭半天,什麼君德、儉德、勤政強國之類的話,氣得同治帝一拍禦案站瞭起來:“奕譞,你有完沒完,要知道我是皇上,皇上,朕已經獨立執政,不需要你們在朕面前指手畫腳!如果你活夠瞭,朕立即送你們下地獄。”

  奕欣還要辯解幾句,同治帝說完,氣得將禦案上的奏折打翻在地,拂袖來慈寧宮瞭。

  聽瞭皇上生氣的來由,通情達理的阿魯特皇後勸解說:“皇上,不要責怪臣妾打擾你的雅興,我認為醇親王說的不無道理,國傢現在財政困難,皇上可以先預算一下重建圓明園需要多少銀兩,國傢現在還有沒有這個力量。還有沒有必要重建?”

  同治皇帝聽瞭皇後的話,低頭不語,尋思瞭片刻說,“皇後言之有理,是我錯怪皇叔瞭。大清國的錢,都撥給李鴻章督辦海防瞭,哪裡還有富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