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逆伦皇者>第278章 被迫妥協

第278章 被迫妥協

  自從朝國東征歸來,龐駿乃至整個遼東就進入瞭蟄伏的狀態,東瀛人在朝國的勢力已經江河日下,不能成氣候,遼東也毫無爭議地升格為安東都護府,順理成章地把遼東,兩河北岸,以及朝國兩州(五城除去已經焚毀的鳴谷,桂津和齊白合作丹州,伊川和仁岡合作東州)納入安東都護府的管轄范圍,龐駿終於擁有瞭逐鹿天下的資本。

  除此之外,九個州的部分長官也有所調動,盧審言破格提拔為松州刺史,獨孤連環升任燕州刺史,原辛州刺史溫彥庭調任丹州刺史,辛州刺史由原燕州通判孟繁擔任,而龐駿從天京帶來的葉宗權也被破格提拔為東州刺史,九州之中有三州歸龐駿帶來的人所掌控,兩州由原松州一系的人掌控,三州由原燕州一系的人掌控,其他州的豪族勢力幾乎被拔除出安東都護府的核心決策層。

  被一點一點擠出決策層遼東豪族雖然心有不甘,可是龐駿挾大破東瀛之威,又有晉升安東都護,再加上他本人的嫡系,松州和燕州大族的支持,大勢已成,再也無法阻擋他的步伐。

  而龐駿本人,在這兩個月以來,一直呆在總督府,陪伴傢中的妻妾,調教那幾位小美人,偶爾還會出去幽會幾名外室,生活過得非常愜意。

  他一旦空閑下來,欲望強烈的他便會不分白天黑夜,興之所至,就會與傢中妻妾宣淫交媾,兩個多月下來,伊絲妮婭,丁雯,蔡憐卿,鄭觀音,鄭姝音母女三人,甚至連一向身子弱的朱詩瑤紛紛都有瞭身孕,更不用說號稱「國公府老母豬」的紀霜華,也不出所料地中瞭標。

  一直至七月十五,唐玉仙在都護府中,誕下一名男丁,也是龐駿的第二個兒子,取名劉揚(龐揚),在此之前,葉卡琳娜以及潘彤各自為龐駿生下一個女兒,分別叫劉娜(龐娜)與劉薇(龐薇),自傢主公嫡子終於誕生,整個安東理所當然地大肆慶祝一番,就連龐駿本人,哪怕寵幸完別的姬妾,都不會留宿,無論多晚,雷打不動地回去陪伴剛剛生產的唐玉仙,其專寵之意,就無需多言瞭。

  七月十八,龐駿收到「隨風」密報,北疆戰事有瞭結果:鄭國公韋經略率領皇龍軍團在決戰中詐敗誘敵,再通過埋伏和從後奇襲擊敗北胡大軍,將北胡人趕回草原,但北胡國師完顏無敵親自出馬,殺出一條血路,使得大晉軍無法完成合圍擴大戰果。

  自此,曲陽山之變帶來的第一輪動蕩暫時偃旗息鼓,各大勢力范圍塵埃落定,暫時性進入休養生息狀態,天京朝廷通過東穩安東,北抗胡人,南擋楊晟,終於把中原、安北和西北的三大行省基本盤穩住;西川齊天生兵出西川,攻陷雲貴,獨霸一方;江南楊晟通過招安霍無忌和組織北伐,占據江南,東南兩大行省,兩河部分地盤以及中原行省一州之地;遼東龐駿趁著朝國與東瀛的戰爭,「天一神教」之亂的契機,火中取栗,把勢力擴張成兩省之地,並且名正言順開府建牙。

  天京,站在楊滿面前的是老太尉徐驍,老太傅裴默,太師趙無極,禮部尚書杜遠,戶部尚書陸九重,以及神衣衛督凌步虛,楊滿拿著從北疆傳回來的奏折問道:「各位卿傢,如今北胡人已被鄭國公擊敗,我大晉北方之危已經解除,下一步,朕應該攻打誰,各位愛卿怎麼看待?」

  太傅裴默已經年屆七旬,早已經很少在政事上發表意見,自曲陽山之變後,更是沉默寡言,若不是為官四十載,門生故吏遍天下,楊滿還要他撐門面,早就把他踢開一邊,誰知道今天卻是第一個發言,他老態龍鐘地走出列道:「陛下,自曲陽山之事以來,天下紛亂,戰事不斷,老百姓流離失所,人心思定,若此時再啟戰端,恐非百姓之福。」

  「太傅大人此言差矣,」一旁的太師趙無極此時出列說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天下百姓流離失所,歸根到底都還是那些亂臣賊子禍亂天下,陛下乃是天子,受命於天,隻有陛下橫掃六合,再無作亂叛臣,天下百姓才能安居樂業,隻要一天有野心傢的存在,天下就不會有一天安穩,陛下,老臣鬥膽,懇請陛下再派一支勁旅,剿滅以劉駿為首的遼東亂臣賊子!」

  「臣附議。」趙無極的話音剛落,一旁杜遠也發話同意,因為之前他的各種對龐駿的綏靖建議,讓龐駿一次又一次地壯大,若是再不表現的強硬一些,恐怕他這個曾經的股肱心腹,會被楊滿所拋棄,哪怕他心中認為裴默是對的,也不得不違心地支持趙無極。

  此時的趙無極十分得意,他感覺勝券在握,因為平時的書房廷議,某一項事情隻要有一半的人同意,楊滿往往就會采納,而凌步虛在面對遼東的問題上,一直都是與自己步調一致的,隻要他出言同意,出兵遼東的事情就板上釘釘瞭。

  然而,今日的凌步虛,卻一反常態,默不作聲,讓他有些疑惑,此時輪到徐驍說道:「回稟陛下,臣同意太傅大人的意見,現在朝廷可戰之兵,不多瞭,蒼鷹軍團遭受西川重創,到現在仍然未恢復元氣,皇龍軍團還沒從北疆回來,想必也是師老兵疲,需要休整一番,至於帝獅軍團……不說也罷。」

  徐驍的話,讓趙無極心中咯噔一下,徐驍這老傢夥是軍方出身,他一直都在想辦法為軍方將士謀軍功,幾乎隻要有仗打,他都不會阻止,想不到今天竟然跳出來阻止瞭!

  隻見徐驍的話剛落下,戶部尚書陸九重又出列道:「陛下,江南淪陷,朝廷失去瞭一大筆的財源,現在的國庫,隻能夠支撐再打一場仗,若不能取得一場幹凈利落的勝利,拖下去的話朝廷就沒有錢瞭。」陸九重在六名大臣中地位最低,但是他說出來的短短一句話,卻是最徹底影響此事走向的一句話。

  「咚」地一聲,臉色鐵青的楊滿一拳打在的桌案上,深深地吸瞭一口氣,他看著六名大臣中的最後一人,神衣衛督凌步虛問道:「凌愛卿,你的意見呢?」

  凌步虛沉默瞭片刻,仿佛嘆瞭一口氣,出列說道:「回稟陛下,請恕老臣愚鈍,臣,不知道。」

  「不知道?」看見平時沉著睿智的凌步虛,今天竟然說出一句不知道,不僅是楊滿,就連與其共事多年的幾位老臣,都感到十分意外,楊滿此時反而打消瞭怒氣,好奇地問道,「凌愛卿,這可不像平時的你,你可是一直視劉駿為我大晉最大的心腹大患。」

  「陛下聖明,」凌步虛點頭道,「老臣到現在都一直認為劉駿才是我大晉的第一禍患,可是就在老臣進宮前的一刻,收到瞭來自西北的傳信,最近西狄人在西北的動作很活躍,不斷有兵馬在調集,老臣估計,若是調集完畢,可能會有十五萬騎兵,所以,老臣,不知道。」

  凌步虛的這一番話,不僅讓楊滿,而是讓在場的各位都倒吸一口冷氣,十五萬騎兵,這是什麼概念,整個大晉所有的軍隊加起來都不知道有沒有十五萬騎兵,以往西狄人都是小打小鬧,能支持齊天生作亂已經是他們的最大手筆瞭,幾乎讓所有的人忽略瞭他們也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傢,是一頭沉睡的猛虎。

  楊滿心存僥幸地問道:「有沒有可能,也許隻是他們朝廷內部的鬥爭引起的?跟我們無關?」

  凌步虛說道:「陛下,老臣認為,任何時候都不能心存僥幸,把寶壓在別人的身上,更何況,自從齊天生起兵作亂之後,老臣便加強瞭西邊的情報工作,此時的西狄君臣,已經摒棄瞭因封地不足而引起的矛盾,轉而把目光投向正處於虛弱時期的大晉,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會聽從」天一道「妖人的建議,去白蓮寺請蓮手活佛出山參與曲陽山之亂,老臣認為,不出半年,西狄人就會集結完畢,大舉進攻西北行省,到時候大晉可能會面臨四面楚歌之境地。」

  然而趙無極卻說道:「陛下,西北大多是貧瘠之地,花費大量的代價去保住西北,倒不如放手一搏,用地來換時間,隻要死守陽關和玉門關,把西狄人擋在中原行省之外,剩下的兵力,全部投入到攻打遼東,等剿滅遼東亂臣賊子之後,再反過來應對,西北大地廣闊,族群復雜,就算是西狄人,消化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足夠我們先滅遼東再對付西狄!」

  「太師說得倒輕巧,」這時徐驍冷笑道,「遼東軍本就是邊軍,這些年一直與東瀛人作戰周旋,就算東瀛人再不濟,遼東軍也是見瞭血的百戰之師,他們在遼東以逸待勞,豈是你說滅就滅?兵傢之事,不是你武人擂臺比武,真當是你太師大人舉手投足殺一人這麼簡單?」

  「徐驍你……」

  「夠啦!」楊滿一拍桌子,怒喝道:「現在都什麼時候瞭,還在這吵,吵贏瞭能替朕去擋住這十五萬西狄騎兵嗎?!」

  雖然楊滿是自己一手扶持的,可畢竟楊滿是皇帝,而且當著其他大臣的面,趙無極也不好發作,楊滿繼續說道:「為今之計,也隻能繼續行驅虎吞狼之策,繼續給劉駿甜頭,讓他去對付我那在江南耀武揚威的趙王兄,楊晟和那什麼霍無忌在南方的根基深厚,不是東瀛人在朝國那種能比的,傳旨下去,封,安東大都護劉駿為秦王!」

  杜遠沉吟道:「陛下,真要封劉駿為王?這怕不合祖例定制啊。」

  「祖例定制?現在連帝國都處於存亡關頭,誰也會重視什麼祖例定制?隻要能夠解我大晉這倒懸之局勢,別說封瞭一個王,即使封十個王又怎麼樣?」凌步虛冷冷地反駁道。

  陸九重忍不住勸諫道:「封王容易撤藩難,陛下,這一旦開瞭一個頭,隻怕就再也難以收口瞭啊,陛下可要考慮清楚哇。」

  「那依陸大人之意,若是不用這個方法,那我們又從哪裡獲得援助去牽制江南?」裴默那古井不波的臉上閃過一絲怒意,「莫非陸大人真的認為我們這樣拖下去西狄就會主動從西北地區撤軍?」

  楊滿大手一揮,道:「就這樣辦吧,封秦州劉駿為秦王,加九錫,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封邑一萬戶,食三縣租稅!」